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13605.html摘要: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的教学中,有不少被奉为经典的生活化导入案例。由于部分中学教师对海陆风理解不够,导致这些案例存在着误用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所以正确认识海陆风尤为重要。
关键词:导入海陆风教学思考
1实际教学中导入存在的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在大气运动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使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新课导入,不仅能够营造课堂氛围、创建高效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对海陆风的深入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新颖,存在着乱用、误用案例的现象。
导入案例一:教师在播放《*港之夜》后,找出“*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两句歌词,让学生找出歌词中的错误,进而引入新课。
导入案例二:教师给出导入情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在海滨的度假小村庄,发生了一起命案。经过警方调查,有两名嫌犯最可疑,因为他们没有不在场的证明。A说:“当时我面向大海,海风吹来,吹得我心旷神怡,一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B说:“当时我也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背后袭来,阴风阵阵,怪吓人的。”让学生扮演断案者,推进新课。
导入案例三:“一位长发美女模特在海边拍广告,面朝大海效果好,还是背向大海好呢?”教师直接提问,导入新课。
据笔者对本班地理科学免费师范生(41名)调研发现,有36%的同学表示曾经见过类似导入案例;有49%的同学表示以上案例中的导入比较新颖、科学;有62%的同学表示有极大的可能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使用。而笔者认为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对生活案例的错误解读②盲目追求新颖的导入方式,刻意创设虚假的生活场景。虽然上述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课堂导入中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消极的是这也极大的误导了学生,使学生陷入知识误区,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究其原因,笔者总结为三点①教师对海陆风理解简单化,海陆受热不均只是海陆风建立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理因素和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气象、水文及海洋因素等。②教师对海陆风理解绝对化,海陆风是一种复杂的相对性天气现象,而不是简单的绝对性天气现象,其发生频率也存在着日差异和季节差异。一般而言,海岸地区白天海风发生频率较高,而夜晚陆风的发生频率较高。③教师对海陆风理解同一化,海陆风的复杂性还在于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海陆风特征不相同,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必须全面、辩证的认识海陆风特征。
2海陆风的特征
海陆风是由海陆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发生在近海地区的以日周期交替变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尺度天气现象。高中阶段虽然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遵循生活实际。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在表述海陆风时也采用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的词语,表明一个地区的海陆风是发生概率≤1的可能性天气现象。因此教师更不能持简单、绝对、同一的认知态度去认识海陆风。对表1我国沿海地区海陆风特征数据表[1]进行分析,我国沿岸地区海陆风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发生时间不确定性、季节
差异性、地区差异性。同一地区海陆风的风向具有突变性,因此海、陆风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难以确定。由于海陆风环流场的建立受制于多种复杂因素,所以其环流场的建立也存在着时间与地域上的不确定性。在不同季节同一地区海陆风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日频率也不尽相同,如长三角地区夏季的海风从上午11时一直到夜晚23时,而在冬季海风的持续时间要缩短将近1小时。相对于某个地区而言,不同地区之间的海陆风的发生时间、日频率等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是夏季,环渤海地区的海风要比长三角地区的海风的发生时间要早2-4个小时,持续时间要长2-3个小时。
地点
海风时间
陆风时间
海陆风日频率
环渤海地区
夏:07(09)—18(20)
冬:11—17(18)
夏:20—06(07)
冬:19—09(10)
夏秋高于冬春
年均频率23%左右
长三角地区
夏:11—21(23)
冬:12(13)—22(23)
夏:23—09(11)
冬:00—12
9月高于2月,频率皆超过了30%,9月局地地区甚至接近30%
华南地区
夏:09(10)—22(23)
冬:10(13)—20(23)
夏:00—08
冬:22(23)—10(12)
夏秋高于冬春
年均频率20%—35%
表1我国沿海地区海陆风特征数据表
3结论
虽然海陆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其的复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新颖,而误导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微处理,而这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当是建立在地理事物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晓暖,范绍佳.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沿海三地海陆风主要特征[J].气象,,(02):-.
[2]高佳琦,苗峻峰,许启慧.海陆风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01):97-.
莜面鱼鱼
您要是觉得可以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