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专题报道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heart/mipso_5792158.html
01:05

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46万家,比年实现翻番……

这是近年来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这是山东高质量发展更加强劲的动力引擎。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进车间、入实验室、访一线科研创新人员,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集来福士、浪潮集团,山东的高质量发展始终让总书记牵挂于心。

6月11日起,大众日报重磅推出大型全媒体报道“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潮涌海岱满目新”,通过述评、专题报道、蹲点报道、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记录山东牢记嘱托奋勇前行的铿锵步履和举措成效,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一篇《脚踏实地,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聚焦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来的生动实践。展现山东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以扎扎实实的成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与重托的决心和信心。

精简版

脚踏实地,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初夏的齐鲁大地一派郁郁葱葱,处处生机勃勃。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进车间、入实验室、访一线科研创新人员,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集来福士、浪潮集团,山东的高质量发展始终让总书记牵挂于心。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山东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来。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山东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严格把住能耗排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亩产效益等标准,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一批低效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年以来,山东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同时盯紧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大力削减产能,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10,化工园区由家压减到84家。

——传统动能加快改造提升。年以来,山东实施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强化数字赋能,全省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增加55家、总数达家。“四新”经济占比提高到3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1%。

投入真金白银塑造良好产业生态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山东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大优势产业作为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

把“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山东逐一构建“十强”产业“6个1”协调推进体系,即由1名省级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联盟(协会)助力、1只(或1只以上)基金保障。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山东舍得投入真金白银。聚焦“十强”产业,山东甄选家“十强”产业领军企业,遴选确定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支持。自年以来,围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突出引领性、支撑性要求,山东已经推出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同时,山东不断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有力促进了新兴产业扩容倍增、传统产业蝶变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迎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后,山东对还存在的短板弱项、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保持着清醒认识: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壮大任务依然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转型,技术是核心。其实山东当前许多问题的破解都在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省科学院生态所所长许崇庆表示。

今年一季度,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5.8%,同时传统产业里新动能也在不断累积,巩固扩大这些来之不易的阵地,就需要把强大的市场优势发挥好。

在氢能领域,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工业园区、社区楼宇、港口、高速等建立氢能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协同应用的“试验场”。

5G这个支撑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山东融合应用也正向高层次、多领域深化,已推出个产业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当前,山东一批海洋龙头企业正在积极转型,配套细分领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领跑企业。

……

全文如下

脚踏实地,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初夏的齐鲁大地一派郁郁葱葱,处处生机勃勃。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进车间、入实验室、访一线科研创新人员,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总书记对山东高质量发展牵挂于心。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我们已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有14项,已研发成功、正在建设和计划产业化的有12项,正在研发的有9项。”6月3日,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表示,集团的目标是到年进入全球化工10强,年成为全球一流的世界强企业。

“四新”经济占比近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路子来。

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更加强调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以扎扎实实的成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与重托。

7×24小时连续生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加速崛起的东方航天港,山东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这三条生产线为何舍不得停工?

“放假?不舍得呀!夸张点儿说,一条生产线就是一部‘印钞机’!”5月4日,虽值“五一”假期,山东海声尼克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依然一片忙碌,激光焊接等工序保持7×24小时连续生产。公司董事长李广益说,无论白天黑夜,在保障好员工权益的前提下,都要开足马力生产。

“像硅麦这些应用到手机上的配件,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后还会有更大市场空间。”李广益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现有三条生产线的基础上,马上要再上三条生产线。

海声尼克成立于年1月,今年销售收入目标是万元。目前,像海声尼克这样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小企业,在日照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有11家。日照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滕永茂表示,虽然企业总体数量还不算多,但一旦实现集群式发展,未来将不可限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山东重点培育壮大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北京大学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东敏表示,通过创新性谋政策、搭平台、链资源、优环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带动下,山东新动能加速集聚,新经济稳步提升,开启了创新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严格把住能耗排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亩产效益等标准,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经受住了经济负重转型的阵痛、多重矛盾交织叠加的压力、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冲击,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壮士断腕,一批低效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年以来,山东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同时盯紧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大力削减产能,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10,化工园区由家压减到84家。

——浴火重生,传统动能加快改造提升。年以来,山东实施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引领性支柱性重大工程落地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全省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产业链供应链高端跃迁速度明显加快。

——培优培强,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增加55家、总数达家。“四新”经济占比由年的21.7%提高到年的3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1%,比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5月的海阳,海风扑面。一个月前,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在海阳崛起。

年6月5日,CZ-11固体运载火箭依托海阳港作为发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海阳市副市长高中前说,通过海上发射母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和航天应用文旅园区“一港三区”的建设,海阳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航天文旅休闲城市。

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海阳敢想敢干。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向解放思想要方向,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责无旁贷。现在,全省整个煤炭行业加快转型,逐步减少煤炭产业板块占比,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

“我们正依托新能源投资平台公司全力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满慎刚介绍,到“十四五”末,集团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突破万千瓦,氢气供应能力达到6万吨/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认为,山东的发展环境、经济结构、质量效益、体制机制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系统性重塑,奋力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投入真金白银,塑造“参天大树”和“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

这个产业集群为何如此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