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财信证券袁玮志)
1公司:抢抓机遇顺势转型,海风高增速提供成长机会
1.1国内第一家风电塔筒上市企业,龙头地位稳固
深耕行业二十余载,是国内塔筒企业龙头。公司成立于年,前身为辽宁大金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年整体变更为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年在A股上市。
公司在-年从事建筑钢结构生产和销售业务,年开始从事火电锅炉钢结构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年切入风电塔架的生产和销售行业;年公司暂停了火电锅炉钢结构业务,开始专注风电领域;年,公司开始向风电场开发运营领域扩展;年4月,公司与烟台市蓬莱区签订《风电母港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双方共同建设以风电装备研发制造、运维为主的北方海上风电母港。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止年中报,公司前10大股东合计持股53.14%,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金鑫直接持股1.39%,并通过阜新金胤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44.69%。
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稳定且长期维持在40%以上,便于公司长远稳定发展。公司的核心子公司包括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和阳江大金风电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负责公司山东蓬莱和广东阳江的海塔基地。
1.2风电产业链协同布局,乘行业东风快速发展
公司集中发展风电领域,协同布局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业务板块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板块、新能源投资开发板块和风电产业园运营板块。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板块涵盖了陆塔、海塔、单桩、导管架等一系列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板块主要涉及风电场资源的开发和运营;风电产业园运营板块旨在聚集风电产业链,巩固产业链优势。
充分受益行业发展东风,业绩增速亮眼。和年恰逢国内风电的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充分受益行业发展东风,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营收分别为16.87、33.25亿元,同增73.99%、97.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4.65亿元,同增.93%、.75%;归母净利润的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在行业趋势向好的同时也凸显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和产品竞争力。
年公司营收增速有所减缓,主要是受陆风抢装退潮后的需求疲软和疫情影响出货的影响: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71.67GW,其中陆风68.61GW、海风3.06GW,而年是陆风平价元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47.57GW,其中陆风30.67GW、海风16.90GW,整体装机下滑明显。
前三季度,虽然国内风电新增装机仅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3万kw仅增加万kw,但公司实现营收37.07亿元,同比增长16.57%,充分彰显了公司在风电小年的稳健经营能力。
风电塔筒为主营产品,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维持在15%到25%。
自剥离了火电钢业务后,公司专注于风电塔筒的生产与销售,风塔业务营收占比由年的71.25%大幅提升至年的98.88%,此后一直维持在该水平。
-年公司风电塔筒业务收入为9.58/9.59/16.65/32.87/43.58亿元,同比+16.03%/-5.08%/+73.64%/+97.42%/+32.58%,毛利率分别为16.31%/19.61%/22.55%/25.15%/22.32%,年塔筒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当年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的影响。
H1风塔业务毛利率降至11.18%,主要是因为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上半年风电装机减少、疫情影响交付等不利因素影响。
1.3海上风电势头迅猛,蕴藏巨大成长空间
各国积极推动海风建设,发展海风已成全球共识。
根据GWEC统计,-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从38.99GW提升至93.61GW,CAGR为15.36%,而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从3.55GW提升到57.18GW,CAGR为28.73%,增速更为显著。
GWEC在《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在未来5年达到90GW以上,未来10年将达GW。年全球海上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54.9GW,在全球新增装机中的占比将从年的23%提升到30%以上。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未来仍是海上风电的增长主力。
欧洲海上风电起步早、规模大,率先步入平价时代,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海上风电霸主地位。
年中国海上风电抢装透支了未来大规模的海上装机,超过了欧洲成为全球第一大海上风电市场。
但欧洲市场海风市场较国内更为成熟,增长趋势更为稳定,未来几年仍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主力军。
年欧洲地区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在全球的占比在44%以上,预计年将新增9.44GW,年新增19.53GW,-年CAGR为12.7%。
我国各省陆续出台“十四五”海风发展规划,持续拓宽国内海风发展空间。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发电效率高、消纳条件好、土地资源占用小,再加上我国具有丰富的海风资源,使得近些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并将在未来为风电发展贡献主要增量。
基于海上风电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沿海各省陆续出台“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截止年7月末,各省累计规划装机量为78.1GW,其中广东省规划17GW,福建省规划15.1GW,江苏省规划15GW,海南省规划12.3GW。
2塔筒:盈利改善,海塔空间更为广阔
2.1塔筒:量的逻辑取决于产能布局,价的逻辑取决于产品结构
塔筒环节量的逻辑大于价的逻辑,量取决于产能布局,价取决于产品结构。按照我们对风电零部件的分析框架,在“升级大兆瓦+国产替代+出口+海风+技术进步”的投资逻辑中,塔筒主要有升级大兆瓦、出口和海风三个方面的逻辑。
具体来看,收入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