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A股新能源板块回股与展望光伏风电延续高
TUhjnbcbe - 2025/1/27 7:33: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A股新能源板块回股与展望:光伏、风电延续高景气,绿电崛起或成后市热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煜北京报道


  年末,多家机构预测年光伏硅料价格水平保持在8-9万元/吨。


  站在年末回头看,彼时机构们判断对了硅料供需偏紧的趋势,却大大低估了硅料价格的涨价空间。


  硅业分会12月29日最新的价格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2.3-23.8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1-23.6万元/吨。


  和光伏行业硅料价格涨幅超出机构们的预测上限类似,年的中国风电行业也超出预期:今年5月,瑞银发布研报看空金风科技(.HK),旋即遭到后者业绩“打脸”。


  踏着“碳达峰、碳中和”风口,年,光伏和风电依然是中国二级市场上景气度居前的投资赛道。在一整年结构性行情的起起伏伏里,A股光伏和风电资产的价格,被一潮又一潮的资金不断推高。


  Wind数据显示,年光伏指数年内(截至12月29日,后同)涨幅达58.24%,风力发电指数年内涨幅达70.90%。


  价格博弈成光伏主线


  今年1月,硅料价格开始一路上涨。去年末“8-9万元/吨”的券商年度预测在现实里变成了月度预测。2月末,硅料价格已经突破了10万元/吨。


  硅料的开年猛涨,也奠定了光伏行业今年的基调。一季度开始,产业链上游原料的涨价潮不断向中游和下游传导。


  今年2月4日和5日,硅片巨头中环股份(.SZ)和隆基股份(.SH)先后上调硅片报价。


  2月26日,通威股份(.SH)也在时隔6个月后首次对电池片提价,单晶和单晶价格均上涨0.05元。


  一季度开始,行业下游组件环节的投标和开标价格也出现上涨。4月组件的中标均价(1.71元/W)和最高价(1.90元/W),已较三月分别提高了6.21%(0.10元/W)和5.56%(0.10元/W)。


  事实上,这种自上而下的涨价传递并不顺畅。各环节围绕利润展开的激烈价格博弈,成为光伏行业年的“主线剧情”。


  在二级市场上,围绕“涨价”展开的投资攻守则更加激烈。行业的多空分歧,甚至在四季度孕育出“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段子。


  四季度组件厂商的股价变化,即是市场博弈价格预期的生动例子。


  10月,通威等企业的硅料新产能陆续投放,市场预期硅料价格不久将见顶回落。叠加风光大基地和“整县光伏”项目加快推进带来装机需求等因素,机构预判组件将是年末至明年光伏盈利弹性最大的环节。


  因此,10月中旬开始,股价位于阶段底部的组件板块开始触底反弹,走出主升浪行情。


  10月11日至11月底,晶澳科技(.SZ)、爱旭股份(.SH)、东方日升(.SZ)、天合光能(.SH)等组件厂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50%。


  除了前述因素,今年稳步增长的组件出口数据,也是四季度组件行情的重要支撑:海外光伏市场的高景气减轻了原料涨价对组件厂商的影响。


  事实上,这样的投资逻辑贯穿今年的光伏板块。除了提前博弈价格预期,资金也一直在光伏涨价潮的缝隙中寻找受扰动小的公司。


  和组件一样受益于海外需求提升的还有逆变器。板块主要龙头公司阳光电源(.SZ)和锦浪科技(.SZ)今年的产品出货量都保持了稳步增长。在三季度末海运价格回落后,逆变器厂商也走出了一波主升行情。


  分布式光伏企业是受产业链涨价扰动较小的另一个例子。不同于对收益率有要求、难以接受高价组件的集中式项目,分布式光伏对组件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在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千乡万村沐光”行动、分布式整县推进等政策刺激下,年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16.41GW,已经超过年全年新增水平(15.52GW)。


  在二级市场上,正泰电器(.SH)、林洋能源(.SH)以及创维集团(.HK)等分布式光伏企业都先后为资金挖掘,年内最大涨幅均超50%。


  降本抬升风电景气度


  今年5月14日,瑞银发表研究报告,降港股金风科技评级至沽售,目标价由15港元降至9港元。在给出看空报告前,瑞银一度持有港股金风科技近5%的股份。


  瑞银当时认为,金风科技风力发电机的均价和利润,已于今年首季见顶下跌,市场预期的金风未来数年风力发电机增长和利润过分乐观。


  因此,其分别调低公司至23年盈利预测至18%、33%及47%,以反映风力发电机增长放慢、利润下跌。


  瑞银对金风“一季度利润见顶下跌”的判断,很快即遭到公司业绩“打脸”。前三季度,金风科技共实现归母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增长45.61%。今年三季度,金风单季净利润环比增长32.8%。


  拉动金风科技利润增长的是大兆瓦机型销售占比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3S/4S、6S/8S大机型风机销售占比同比增长30.25%和19.28%。毛利率更高的大机型销售增长,带动了公司盈利结构改善。


  作为整机龙头厂商,金风科技订单结构的变化是行业趋势的缩影。年,风机大型化是中国风电行业的主题之一。


  年,陆上风电告别国家补贴,迈入平价时代。平价上网倒逼风电产业链加快降本,而风机大型化则是风电降本最根本有效的路径。


  一方面,风机大型化可以减少风机制造过程中单位功率原材料用量;另一方面,风机大型化可以推动风电场配套建设和运维成本下降。


  据机构观察,目前国内陆上风电机组主流功率正从2-3MW向4MW以上跃升,海上风电也有望从4-5MW向8-10MW提升。


  年,中国风电行业的另一大主题是海上风电抢装。由于年之后完成并网的海风项目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今年海上风电行业也和去年陆上风电一样出现装机潮。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海风新增装机4.2GW。在未计算装机量最大的四季度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海风新增装机的同比增长数据已达%。


  海风项目的新增需求,弥补了陆风项目抢装后的空档期,也推高了头部整机厂商的风机订单量。销量增长叠加风机大型化,头部风电整机厂商的业绩由此出现“量利齐升”,公司股价也在年中迎来暴涨。


  5月之后,金风科技并未如瑞银预测的那样继续下跌。在震荡磨底2个月后,港股以及A股金风科技均在7月开启主升浪,三个月内最大涨幅超50%。另一个风电整机龙头明阳智能(.SH)的股价,也在年内走出了类似的图形。


  去年以来,在“陆风”和“海风”相继失去国家补贴“护身”后,风电项目将和其他能源形式直接对决。面对平价压力和行业竞争,在风机大型化之外,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轻型化和降载设计也是风电整机厂商压降成本的重要途径。


  因此,年二级市场风电板块的另一个投资热点,即是寻找具备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扩张能力的零部件龙头企业(尤其是国产化替代龙头)。


  数据显示,广大特材(.SH)、新强联(.SZ)和恒润股份(.SH)等风电细分赛道领先厂商,年的最大涨幅均超过%。


  绿电年末崛起


  回顾年的A股新能源市场,一个和光伏、风电密切相关、年末交投升温的赛道值得特别
  11月以来,在光伏和风电双双“熄火”的情况下,二者的下游板块、俗称“绿电”的新能源电力运营商,股价出现了普涨。


  据机构监测,最近一周(12月20-24日)A股行业交易分化加剧,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绿电板块换手率的明显提升。


  Wind数据显示,国证绿色电力指数11月中旬以来已累计上涨12%,区间最大涨幅超18%。指数成分股例如上海电力(.SH)、吉电股份(.SH)等,30个交易日内的最大涨幅甚至超过50%。


  同时段内,部分在风电、光伏领域已有布局的火电企业也出现暴涨。华能国际(.SH)和华润电力(.HK)的区间股价最大涨幅,同样在50%开外。


  显然,资金开始在年末
  上述绿电个股近期的龙虎榜显示,机构是买入的主力军。例如,12月7日,上海电力龙虎榜的买一席位为沪股通专用,买二至买四席位均为机构专用;12月3日,华能国际的买一、买三和买五席位均为机构专用,买二席位为沪股通专用。


  机构大举出手之下,已经走成跨年行情主线之一的绿电,有望成为明年新能源板块的热点赛道。


  天风证券近日指出,新能源运营商将在年走出“量升价稳”的逻辑,估值有望快速提升。


  在“量”方面,“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装机量将继续高增,绿电市场供给量和企业绿电消费需求都将抬升,拉动绿电市场交易规模增长。


  在“价”方面,新能源运营商则面临双重利好。一是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等带动建造成本的持续下降,叠加发电效率的提升,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上游装备制造业的降价红利,也将会向新能源运营商转移。二是短期的电力供需格局仍将维持紧平衡,电价“易涨难跌”。


  对于绿电板块的后市投资,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运营商是一个“重资产、看回报率”的行业,现阶段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成长定价阶段,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运营商需要区别看待。


  “纯新能源运营商,核心在于利润弹性,较高PB下的‘融资—增长’循环若能持续,叠加政策积极催化,虽然静态估值不算便宜,但股价仍具备向上动能。但其他业务转型新能源的运营商,PB估值相对会更低,融资对于增长的推力相对弱,要求本身主业有足够高的回报率和现金流,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姚志鹏称。


  (作者:孙煜编辑:朱益民)

1
查看完整版本: A股新能源板块回股与展望光伏风电延续高